在中日邦交正常化恢复的50年风雨中,“太极”正如阵阵春雨,“润物细无声”地滋养着中日两国的民间友好往来。也许它不是连接两国文化纽带中最受人瞩目的一条,却是最贴近中日人民生活的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。通过两国武术界人士的共同努力,现如今在日本,以太极为代表的中华武术运动无论在组织层面、技术指导层面、还是竞技层面已形成一套成熟的模式。
9月16日“一衣带水 共创未来”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庆典晚会,邀请到了日本武术太极拳联盟日本武术队(关东)参加表演。原世界武术大赛冠军,现任日本武术太极拳联盟理事的孔祥东携精英队员来到晚会舞台。这些代表着日本国内太极青少年选手的最高水平的选手,将代领中日两国观众,共同感受传承千年的传统中华武术的魅力 。
▲中日队员向双方教练行抱拳礼。
日本武术太极拳联盟训练中心位于东京都江户川区,是一栋占地1600平米的三层建筑。走进场地,训练声此起彼伏。其中,总有一个身影穿梭其间,他便是教练孔祥东。孔祥东7岁进入北京什刹海体育学校习武,1984年加入大名鼎鼎的北京武术队。多次获得世界武术大赛冠军。退役后受邀来日,在全日本武术太极拳联盟执教了近20年。
▲孔祥东,原武术世界冠军,现任日本武术太极拳联盟理事。
在队里,孔祥东专门负责太极拳项目的交流工作。北京武术队对于和日本的交流相当重视。自90年代开始,特别是亚运会以后,两国武术文化的交流渐渐频繁起来,每年年初、年底当时的亚洲武术連盟都组织日本选手到北京武术队合宿。通过集训和比赛,加强技术和对对方的理解。孔祥东退役后,当时的联盟专务理事为了培养日本的新生代,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他,希望他到日本执教。2003年,孔祥东作为特聘教练来到了日本。
孔祥东指导的学员年龄层次很广,从3、4岁到70、80岁的都有,大部分是日本人。如今,活跃在的日本的太极拳爱好者约有200多位,协会在册的会员多达20、30万人。
来日本之前,孔祥东曾在世界各地执教。尚未退役前,他每年都去欧美集训,曾带队去伯克利大学、施瓦辛格的故乡等地做过交流,表演和培训。孔祥东感受到,西洋的体育教学重视一个具体“目标”。比如说投篮,投中了,教学的目的就实现了。
然而中国武术文化的要求则不仅限于此。特别是太极,没有各部位的协调和柔韧度,光有一个空架子是不行的,因此,习练者必须打好身体基础;学太极,半年还没学成个一招半式很常见。许多西方学员发现成天压腿扎马步,就渐渐失去了兴趣。孔教练解释:太极注重的不仅是结果,而是日常的锻炼,是每天的修行,是身心的磨练。可能外部练的还是那个水平,那个把式,但内部已经被打磨出变化。这些都是潜移默化的,坚持了以后才能领悟到其中的玄妙之处。
令孔教练略感意外的是,许多日本家庭非常支持孩子练太极。不同于中国国内讲究专业化、从小奔着职业选手去的培养路径;日本的青少年队员大多以兴趣为出发点,但十几年如一日地坚持。
▲队员们在训练。
据孔教练介绍,他带的学员都是因为各种机缘巧合,或者家里长辈自己练太极,或者接触过中国传统武术文化;也有一部分孩子是从小看着家人练,耳濡目染也产生了兴趣。“一个个来的时候都才上小学一年级呢。”孔教练回忆道。而这群日本青少年在习练太极时展现出的自律和坚持,也让孔祥东感到十分惊讶,“日本孩子独立性很强,每天放了学去打工,到便利店买个面包喝杯饮料就来练习了。有的时候一套准备活动下来,孩子们脸都青了。”
“中国武术文化在日本非常普及。日本人对太极的接受程度比较高。或许是因为相比其他项目,太极和日本民族的性格也比较合得来。中日两国同在东方‘和’文化的背景下,对这项传统文化的理解自然就没有那么困难。”孔教练如是说。
在日本,太极默默无闻地承担着维系中日双方文化交流的角色。孔祥东所在的协会前身是亚洲武术联盟,是由热爱中华武术文化的中日体育界人士共同建设起来的,包括推动中美乒乓外交的村冈久平。多年以来,协会一直维持着每年两次的中日合宿传统,因为疫情,国际往来不便,才不得已中止。
回忆起刚来日本时,除了因为不会日语,沟通上存在一些障碍以外,孔祥东表示并没有感觉到自己的太极教学推进有太大的困难。“这些日本孩子很亲切、耐心地与我沟通。都很尊敬我。”
▲武术队选手风采。
全日本太极拳联盟从属于日本体育协会,只在东京和大阪有两个比较大的训练中心,而位于东京江户川区的训练中心同时也是联盟本部事务所,是专门强化和输出日本国内顶尖太极选手的摇篮。很多学员从地方考到东京的大学,只为能过来训练。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交流中华文化,一些队员甚至在大学里选择继续深造中文。
在孔教练的带领下。队员们在国内外取得了赫赫战绩。“我觉得我们都挺平凡的,用比较通俗的话讲就是可能没什么‘卖点’。平时也是以准备比赛为主,就是专心练,通过将对太极运动的热爱一代接一代地传承下去,整个队伍自然而然地就成长起来了。说起来,就好像太极本身一样,这项运动就是来源于生活。你看现在流行的西式健身,里面很多动作其实和传统武术的热身一模一样。”孔祥东补充道。
2008年,为支持武术进奥运,日本学员还自发捐款给中国做宣传。在孔祥东之前一任的日本武术太极拳联盟理事长是村冈久平,他每次开会必然向参会者强调中国武术一定就要进奥运。他们都是热爱太极的人,真心希望太极能在日本发展起来,并作为一个奥运会项目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。这让孔祥东很感动。
谈及接下来的目标,孔祥东表示,他希望能够为中国武术进奥运尽自己的一份力。如果能推动太极拳成为一个奥运项目,也能提升太极拳在世界范围的认可,吸引更多人来练习太极。
得知“一衣带水 共创未来”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庆典晚会正在筹备,中国驻日本使馆向本次晚会总导演推荐了中国武术队。恰好原定今年9月在杭州举办的亚运会因为疫情而延期,孔祥东和队员也得以分出精力来彩排晚会的节目。
孔教练透露,本次中国武术队负责的舞台表演部分时长约为4分钟,应晚会总导演要求,需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展现中华武术最大的魅力。孔祥东最后敲定了集体刀术、太极剑、枪术、醉剑和最后的集体亮相这几个环节。
“我们队员平常训练就很自律刻苦,基础都很扎实。也有受邀去参加表演活动的经验,所以在技术上是完全不成问题的,”孔教练如是说,“最大的困难恐怕就是上场人员的安排。得知表演的消息是7月份,那时候有全国比赛,一部分队员需要专心准备。另一方面,恰逢暑假,我们队全是学生,地方上过来读书的孩子很多。前两年疫情响应政府号召,大部分孩子3年都没回家了,平时准备比赛已经很辛苦,所以全国比赛结束后我也不忍心留大家训练。”最后,孔教练和学员经过各种调整,克服重重困难,定下10个上场队员,其中包括4名明年将代表日本参战亚运会的队员。
本次参加表演的队伍中,资历比较老的有来自千叶县的荒谷友硕、来自岩手县的斋藤志保以及来自埼玉县的池内理莎。他们都是27、28岁的年纪,已学习太极二十来年。从小在国内外赛场上与各国选手同台比试,现已是经验丰富、能独当一面的老选手。
▲第十八届亚运会参赛选手,左一为荒谷友硕,左二为斋藤志保。
受到热爱中国武术文化的亲人的影响,太极队的队员们从小便跟随孔祥东习武。虽然他们都已经大学毕业,迈入社会,但依旧保持着学生时代一周4-5次的练习频率。
“我们这儿比较特殊。没有一般意义上的‘职业’太极运动员,这些年轻人都有自己的工作,下了班利用业余时间过来练习、帮忙做些事务性的工作。有时也承担一部分教学。”孔祥东介绍道。
谈及习练太极的收获,曾获第十八届亚运会太极拳·太极剑综合项目的亚军、第十九届亚运会的种子选手荒谷友硕表示,他从小就对太极的深奥玄妙、没有止境的修炼感到憧憬,练习了太极后感觉到对于自己的身心是一种修炼。同为亚运会种子选手的斋藤志保则是感受到通过朴素的练习,锻炼了自己的毅力。也有的青少年队员像另一位亚运会种子选手池内理莎一样,享受比赛中取得成绩的成就感。
▲荒谷友硕选手连续两年获日本体育大赏(第67、68届)团体项目优秀选手太极拳表彰。
▲斋藤志保(右)获第70届日本体育大赏团体项目优秀选手太极拳表彰,与孔祥东教练(左)合影。
队员们认为太极最难的地方在于只做到表面动作的模仿是不够的,要非常注重细节和动作间的呼吸连贯。既不能太用力,又不能太松懈,每一个步法,每一具招式的用劲儿都要恰到好处。
通过太极,队员们结识了很多中国朋友。“我们还一起买珍珠奶茶!”队员们表示比起政治宣传里的那个中国,通过太极拳了解到的这个国家离自己更近。两个国家有政治方面的冲突,但民间的交往还是非常和谐融洽的。
▲中日太极队员冬季合宿 2018年于福建。
谈及接下来的目标,队员们希望在来年亚运会中得到好成绩。将来能继续修炼到自己憧憬的境界。也希望未来能让拉近太极和日本人的距离,让更多人能更近距离感受到中华武术文化的魅力。“我明天就满27岁了,”池内理莎接受采访时说道,“但我希望能一直练太极,直到70、80岁。”(文中图片均授权转载自“日本武术太极拳联盟官网”)